-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联系电话:0771—5529019 办公区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金湖南路24号
- 网站标识码:4500000073 ICP备案:桂ICP备19003777号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1829号 网站维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11月13日至15日,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的“壮美广西 强基焕新”景区提质升级经验交流活动在桂林市阳朔县举办。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玉国,中国旅游报社党委委员、策划总监李鹏冲,桂林市政协副主席、阳朔县委书记孙国梁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是广西推进实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深化“景区焕新”“文化润景”“串珠成链”三大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强化跨区域交流互动,搭建经验共享与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广西旅游景区强基焕新,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可感、可玩、可沉浸的旅游场景。

活动现场
活动分为专家主旨演讲、强基焕新交流、广西经验分享、圆桌对话等环节。现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会长、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南京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侯国林分别围绕《“十五五”时期旅游景区运营模式的创新》《新时期游客代际转换与景区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演讲。广西北部湾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滕健就广西旅游景区如何强基焕新作主旨发言。

专家作主旨演讲
强基焕新交流环节,国内部分在“强基焕新”方面取得实效的景区负责人分别围绕产品供给、管理服务、宣传营销、文旅融合等内容作了分享。其中,西江千户苗寨分享了以“非遗+科技”融合路径焕新文旅体验的可行路径;江苏南京红山动物园分享了通过革新运营模式,以温情与新意“圈粉”无数的实践经验;唐山河头老街分享了通过匠心打造“水上大唐不夜城”IP,为唐山经济注入澎湃动能的发展历程;江苏淮剧小镇则讲述了搭建沉浸式多元场景,邀请游客亲历淮剧魅力的生动实践。

强基焕新交流环节
随后的经验分享环节,广西部分景区代表也作了分享。桂林阳朔诗画遇龙景区代表以“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景区的体验升级与业态创新”为主题,介绍了景区从单一观光向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的转型经验;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代表围绕“世界遗产地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主题,介绍景区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推动社区参与共享发展成果的创新实践;北海银滩景区代表聚焦“滨海景区服务标准化与品牌化建设”主题,介绍景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典型做法;东兴市京岛风景名胜区代表围绕“边境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主题,就景区如何挖掘京族独弦琴艺术、哈节民俗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边关风情的文化旅游体验作了介绍;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景区代表围绕“民族村寨活态保护与旅游活化利用”主题,介绍了景区通过原生态实景演出、非遗工坊体验、苗族特色民宿等载体,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

桂林阳朔诗画遇龙景区代表作分享

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代表作分享
圆桌对话环节,文旅领域专家学者,以及IP运营方代表、新媒体平台代表、文旅企业代表和科技赋能项目方代表,围绕“需求变革下景区产品场景的重构与创新”主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新消费趋势下景区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圆桌对话环节
活动现场还特设主题展区。“强基焕新”主题展从“产品供给、管理服务、宣传营销、文旅融合”等方面,展示“强基焕新”行动中成效显著的实践案例。“广西案例”主题展区以图文形式,立体呈现广西“景区焕新”“文化润景”的典型经验。“广西精品旅游线路”主题展区重点推介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的广西精品旅游线路。

广西“文化润景”典型案例展示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还前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民宿集群村——阳朔鸡窝渡村,智慧文旅项目阳朔遇龙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遇龙河“i游阳朔”智慧系统,“旅游+体育”融合项目阳朔天梯飞拉达岩邦户外运动营地,以及“金龙巡游”夜游项目等进行现场观摩,随行专家学者作实时点评和专业指导。

与会嘉宾现场观摩
部分省(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文旅专家学者、景区负责人,广西各设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旅游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150余人出席活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