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联系电话:0771—5529019 办公区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金湖南路24号
- 网站标识码:4500000073 ICP备案:桂ICP备19003777号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1829号 网站维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跟着文物游广西!2025年“五一”假期,正值广西旅游年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之际,广西博物馆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物、精心策划的陈列展览以及多元化的社教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节日活动。据统计,从5月1日至5月5日,广西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超11.12万人次,其中,5月2日参观人数更是高达2.91万人,刷新了单日客流量新高,充分彰显了广西博物馆作为南宁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文化旅游地标的巨大吸引力和深远影响力,为广西旅游年活动添砖加瓦。
“五一”假期,展厅内人头攒动
假期期间,广西博物馆共开放“广西古代文明陈列”“鼓动八桂 声震九州——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等10个不同主题的展览,涵盖历史、艺术、数字化等多个领域,满足了观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五一”前夕,广西博物馆还上新了“千年石语——广西唐宋碑拓精品展”“观山赋——杨诚油画山水作品展”两个临时展览,成为假期的一大亮点,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为了让游客更深入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广西博物馆在“五一”假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劳动节主题的社会教育活动。其中,“匠心传承”公众手工体验活动备受瞩目。活动提取“匠心器韵”陈列中“青白玉荷鹭纹帽顶”“象牙镂雕多层套球”“掐丝珐琅缠枝纹绳耳熏炉”等文物元素,让游客通过亲手制作创意冰箱贴、木板拓印等作品,切身感悟古代匠人对“毫厘”细节的苛求、对“千钧”力道的掌控,领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手工体验活动人气火爆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遗产周周学”五一特辑“匠心织锦绣”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课程将劳动节与壮锦、竹制扇骨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相结合,在锻炼亲子家庭协作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博物馆里的学习不仅需要动手操作,还得开动脑筋。参与“文物里的劳动精神”自主研学的观众们,在“广西古代文明陈列”中沿着“劳动”这一主线,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古代先民的聪明智慧与勤劳勇敢。
“文化遗产周周学”五一特辑“匠心织锦绣”活动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小桂花”志愿者们在假期仍然坚守在服务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南疆薪火我来传”教师志愿服务队为观众讲述八桂热土上的红色故事,社会志愿者们则活跃在讲解服务、教育服务、开放服务等岗位上,用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传递来自博物馆的温度。
志愿讲解员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
此外,广西博物馆充分利用公共空间提升观众参观体验,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馆内文创商店人头攒动,兼具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文创产品深受观众喜爱。在“五一”推出的LBVR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现象级打卡点,游客们在尖端科技的引领下,走进太空探险、海底探险和穿越盛唐的奇妙之旅,沉浸在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中。
文创产品受欢迎
LBVR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假期热门打卡点
“五一”假期虽然结束,但广西博物馆的文化服务永不停歇。面对日益高涨的“博物馆热”,广西博物馆将继续勇担文化新使命,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广西篇章,为游客们带来更多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