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联系电话:0771—5529019 办公区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金湖南路24号
- 网站标识码:4500000073 ICP备案:桂ICP备19003777号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1829号 网站维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10月20日至22日,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总结座谈会暨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桂林)在桂林市成功举办。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主办,广西桂林图书馆(广西桂林古籍保护中心)、桂海碑林博物馆承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支持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社会组织党建和业务工作指导员、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党委书记宋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十四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长刘惠平,以及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古籍保护中心代表、金石传拓专家、公益组织代表及媒体代表共计约70人参加活动。
活动开幕:多方寄语,共促古籍保护
10月21日上午,活动正式启动。在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社会组织党建和业务工作指导员宋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何晓萍、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子西等先后致辞。宋晨、魏崇等人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十年来的丰硕成果,强调了晒书活动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深化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何晓萍、王子西分别介绍了广西和桂林在古籍保护方面的相关成果,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总结回顾:凝聚力量,共谱新篇
开幕式结束后,2025年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总结座谈会随即召开。今年正值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成立十周年,也是“中华古籍保护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实施十周年。总结座谈会上,刘惠平会长作专题报告,系统回顾了十年来全国古籍保护志愿服务从探索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广大志愿者、公益组织、基层单位在古籍普查、修复、研究与推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会议发布了“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十年”专题片。
会上,组织单位、公益资助方、基层受援单位及志愿者代表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参与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实践与感悟。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向承办、协办单位及公益资助方颁发了感谢状,致敬他们为古籍保护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为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路径,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分别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天津师范大学、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等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古籍保护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会议同期举办了《海峡两岸中华古籍保护论著提要(1949-1999)》与《石刻里的广西》新书发布及捐赠仪式。两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内容体系,也为全国各级古籍保护中心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晒书焕新:聚焦石刻,彰显八桂魅力
作为“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城市主场活动”,本次桂林主场活动于10月21日下午举行。活动聚焦广西石刻文化,通过晒书、展览、体验、交流等多元形式,生动呈现石刻文献的历史价值与当代魅力。
在专家主旨发言环节,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就国家图书馆藏广西石刻文献、古籍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主旨发言。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凌,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韦如柱,桂海碑林博物馆原馆长、文博研究馆员曾燕娟等三位专家,分别从历史脉络、文物研究和民族古籍等角度,深入阐释了广西石刻的文化价值与保护实践。
在晒书分享环节,广西桂林图书馆、兴安县博物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代表分别就“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刻故事、灵渠流域的石刻文献保护,以及石刻类图书的出版成果等主题进行了分享。
活动现场同步举办“山水镌文 墨韵传薪——广西石刻书法展”,系统呈现了广西地区珍贵的石刻拓片与研究成果。
10月22日上午,参会代表赴桂海碑林博物馆开展文化交流,实地观摩金石传拓技艺与石刻文献展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桂林传习所的古籍修复师与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的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了石刻传拓、拓片修复及编目整理等工作流程,与会代表在摩崖石刻与山水意境间沉浸式体验了石刻文献保护与研究的完整过程,近距离感受千年石刻的温度。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多元参与和协同创新,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机与活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