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品推荐 > 广西故事 > 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乡茶俗非遗传承

2023-06-29 16:10     来源:广西卫视     作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2年11月29日晚,在摩洛哥拉巴特会议上,瑶族油茶习俗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随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碗油茶的背后,是瑶族人家的一日三餐、嫁娶婚丧,亦是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本周《广西故事》,讲述“瑶乡茶俗  非遗传承”。

在广西,瑶族、侗族、苗族等都有喝油茶的传统习俗。不同地区,油茶的做法各有千秋。恭城油茶的特色就在于“打”,与其他“沏”“泡”“煮”出来的茶味大不相同。锅烧热,油少许,茶叶生姜等原料炒得微香,便开始了“一打二擂”的过程。不仅要轻轻捶打,还要用力碾压。敲打力度和时间的把握,非常考验功夫和悟性。当锅底黏上一层黄绿色的锅焦,再加入100度的热开水,以中火熬出味,汤色明亮,香气扑鼻的油茶方可出锅。做好的油茶直接筛进碗里,若打油茶的人没这本事,要先倒进罐子里再舀出来,便会被本地人小瞧了去。瑶族歌谣《梅山经》里有对此非常形象的描述:“茶锅煎出乌鸦眼,槌头点出牡丹花,十指琉璃托茶盏,盏盏托出待仙家”。

油茶习俗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久远。学术界认为“粥茶法”是中国最早的饮茶法。瑶族油茶捶打茶叶再煮,配以各种点心小食的方式与《茶经》记载的唐代擂茶十分相似。当地也流传着诸多跟油茶有关的民间传说,如清乾隆皇帝赐名“爽神汤”、北宋监察御史周渭为免去百姓繁重的茶税将“茶城”改成“恭城”等,然瑶族油茶习俗真正源于何时,迄今尚未发现有历史文献可佐证。学者们推测,这些习俗应该是瑶族同胞自唐代开始从湖南、广东等地陆续迁入恭城后,为适应寒热无常、雾瘴弥漫的山区环境逐渐形成发展的。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物质丰饶,打油茶的原料、工具不断改良,与油茶佐餐的瑶乡风味小吃糕点日渐品目繁多,琳琅满目的粑粑、排散、炸果子等特色糕点被食客们津津乐道。爱好者以油茶为原料,研发出各种新口味的吃法。方便携带的现代包装油茶饮料早已走进市场,光是油茶产业就带动了恭城6万多人就业。每年县里举办的油茶文化节吸引着大量观光游客。油茶的香浓愈传愈远、历久弥新……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