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数据发布 > 节假日文旅市场运行情况

【图文图表】2020年广西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

2021-01-03 16:21     来源:政策法规处、财务处     作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文化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一、机构与人员

2020年,广西各类文化和旅游(文物)单位6,540个,比上年减少1,661个;从业人员82,446人,比上年减少2,976人。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231个,比上年减少1,755个;从业人员79,094人,比上年减少3,574人;专业技术人员7,287人,比上年减少315人。广西旅游管理部门292个,其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137个、二层机构105个、旅游行业协会50个;旅游部门职工人数65,551人,其中旅游管理部门职工人数4,947人、旅行社职工人数8,958人、星级饭店职工人数24,275人、A级旅游区(点)职工人数27,256人。

二、艺术创作演出

艺术创作工作呈现新局面。一是夯实艺术创作基础。召开全区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明确“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艺术创作方向、目标和任务。组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委员会,启动广西艺术云平台建设,办好《民族艺术》《歌海》等艺术类期刊,开展广西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调研工作,为广西艺术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加大精品剧目创作。壮剧《百色起义》、彩调剧《新刘三姐》连续两年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10台重点扶持剧目;木偶戏《天使之剑》入选全国抗疫题材重点舞台作品;壮剧《百色起义》入选2020年全国优秀剧目网络展演,并创下直播观看人数超1100万的展演记录;广西美术馆《朝西向南50年——刘绍昆艺术展》入选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作为首场展播剧目拉开会演大幕。歌剧《血色湘江》等8部舞台艺术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工程。三是组织开展重点艺术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东盟文化艺术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西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晋京展演、第五届广西青年舞蹈演员比赛、第13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等重大艺术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2020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8个,比上年减少17个;从业人员3153人,减少744人。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的艺术表演团体21个,占26.9%,从业人员1374人,占43.6%。

全年广西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0.94万场,同比下降49.2%,其中,赴农村演出0.28万场,同比下降24.9%;国内观众505.64万人次,同比下降51.3%,其中,农村观众157.68万人次,总收入3.63亿元,同比下降55.6%,其中,演出收入1.47亿元。

2020年全区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0.14万场,观众77.81万人次。利用流动舞台车演出300场次,观众6.37万人次。

表1 2012年—2020年广西艺术表演团体基本情况

年份

机构数(个)

从业人员数(人)

演出场次(万场)

国内演出

观众人次

(万人次)

总收入(万元)


演出收入

2012年

68

2,744

1.20

757.91

17,340.0

4,630.6

2013年

59

3,777

1.54

881.79

35,746.6

9,108.5

2014年

67

3,042

0.92

663.89

32,238.3

5,496.9

2015年

92

4,613

1.37

1,824.04

65,364.8

34,801.0

2016年

100

4,716

1.19

848.43

66,539.3

30,884.6

2017年

108

4,747

1.44

973.20

61,342.8

7,255.4

2018年

112

4,727

1.71

1118.19

741,68.7

346,01.6

2019年

95

3,897

1.85

1039.07

820,27.4

410,75.1

2020年

78

3,153

0.94

505.64

363,85.1

146,85.5

2020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场馆48个,比上年减少15个,观众座席数18,830个;全年共演(映)出0.67万场次,比上年下降74.2%;观众184.67万人次,增长3.6%。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11个,比上年末减少1个;全年共演(映)0.22万场次,同比下降55.6%;观众人次8.86万人次,下降54.7%。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1个,比上年末减少1个,全年共演(映)0.21万场次,比上年下降88.6%;观众人次7.96万人次,下降83.2%。

2020年全区共有国有美术馆4个,从业人员63人。全年共举办展览90次,参观人次63.47万人次,增长18.6%。

三、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提升。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广西群众艺术馆改扩建项目建成开放,广西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广西自然博物馆搬迁项目等加快推进。新建197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62个县、乡公共文化场馆,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场馆免费开放力度持续加大。建设旅游厕所758座,超额完成181座,超额率31.37%。新增四星级以上汽车旅游营地3家,1家入选国家首批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新评定上等级城市旅游集散中心5家。推进广西边海国家风景道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实现沿边8县(市)风格统一的旅游标识全覆盖。加快“一键游广西”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完成广西全域旅游电子地图建设,建成覆盖区、市、县三级文旅部门的视频会议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了全区智慧旅游服务及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升级打造“文兴广西”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文兴广西决胜小康—5·23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日”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广西“魅力北部湾”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大舞台”“大展台”“大讲台”活动,为广大群众献上丰富的文化大餐。组织开展《自治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落实情况评估验收、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等工作,“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成为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的图书馆联盟共同体。

(一)公共图书馆

2020年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其中省级图书馆3个,地市级图书馆15个,县区级图书馆98个;从业人员1680人,比上年持平。专业技术人员1307人,占77.8%,其中:高级职称168人、中级职称605人。

2020年全区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公用房屋建筑面积49.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总藏量3003.06万册。其中,图书2230.96万册;古籍40.41万册;本年新增电子图书237.40万册;阅览室座席数36,933个,增长9.0%;计算机6764台,下降0.9%;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4584台。

2020年全区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98.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9平方米;全区人均图书藏量0.60册;全区人均购书费0.94元。

图1 2012年—2020年广西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情况

2020年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164.47万个,比上年增加33.3%;总流通人次1162.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5.0%。书刊文献外借595.66万册次,比上年下降43.8%;外借人次277.75万人次,下降50.3%。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3896次,参与人次195.56万人次。

图2 2012年—2020年广西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和书刊外借册次情况

(二)群众文化机构

2020年全区共有群众文化机构1300个,比上年末增加2个。其中,化站1127个,与上年持平。年末全区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5288人,比上年增加143人。专业技术人员2,847人,占53.8%,其中:高级职称190人、中级职称855人。

2020年全区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80.1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广西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159.79平方米;人均群众文化业务活动专项经费3.01元。

图3 2012年—2020年广西群众文化设施人均建筑面积情况

2020年全区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5,103场次,其中,文艺活动31,729次,培训班10,480次,展览2,194个,公益性讲座700次;文化服务惠及人次1824.73万人次,下降34.8%。

2020年全区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364个,演出5,744场,观众444.09万人次。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18,860个,馆办老年大学22个。

表2 2020年全区群众文化机构活动开展情况

项目

总量

比上年增长(%)

活动次数

(次)

服务人次

(万人次)

活动次数

服务人次

各项活动总计

45,103

1,824.73

-25.1

-34.8

其中:文艺活动

31,729

1,522.35

-24.3

-35.7

    训练班

10.480

74.77

-25.4

-8.5

展览

2,194

129.81

-31.8

-42.7

       公益性讲座

700

97.66

-31.6

-21.1

四、市场管理和发展

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得到新加强。一是强化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监管。制定《文化旅游行业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假日,对全区14个设区市和32个县(市、区)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专项保障行动,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20年,全区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8.76万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单位19.77万家次,严厉打击了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全区文化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安全稳定。二是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自治区层面,已获批成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设机构;市县级层面,100%完成整合改革任务,有39个区整合到市本级执法队伍,实现“同城一支队伍”;72个县实现“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印发《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促进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部下放南宁市、钦州市、崇左市三个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涉及我厅省级行政权力事项20项。将防城港市纳入全国首个设区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和广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首批试点城市,支持推动其在国内率先实现34证合一。加快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核心项目建设,合作区已具备开园试行运行条件。

2020年全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428家,比上年减少1449家;从业人员32,944人,减少663人。全年全区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总收入34.75亿元,比上年减少5.32亿元,下降13.3%;营业利润2.54亿元,比上年减少5.04亿元,减少66.5%。

分区域看,2020年城市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499家,占总量的43.7%;县城871家,占25.4%;县级以下1058家,占30.9%。

图4 2020年广西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城乡布局情况

2020年全区共有娱乐场所1,176个,比上年减少652家;从业人员18,590人,增加289人;全年营业收入11.22亿元,比上年减4.99亿元;营业利润0.55亿元,比上年减少2.07亿元。

2020年全区共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1,864个,比上年减少908家;从业人员6,406人,比上年减少2,407人;全年营业收入3.74亿元,比上年减少1.94亿元。

五、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

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新突破。一是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修订印发广西汽车旅游营地星级标准和评定细则、广西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及示范基地评选管理办法等制度;修订完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创建工作管理办法;指导支持南宁市、桂林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兴安县、融水县、东兴市等3个县(市)获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桂林市兴安县入选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名单,多语种旅游信息推介平台等2个项目入选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钟山十里画廊旅游扶贫项目等14个项目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二是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举办2020年广西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第四届金桂花杯动漫创作大赛,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依托桂林市湘江战役、百色起义等红色文化,培育红色产业,开展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建立红色文化旅游人才库,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指导开展“广西夜间文化旅游品牌”评选活动,挖掘广西夜间文旅消费潜力,打造常态化、多元化、特色化夜间文化旅游新业态。三是加强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以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抓手,提升旅游景区建设水平,扎实推进文旅品牌创建工程。百色起义纪念园、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景区,全区国家5A级旅游区景区数量达到8家,在全国排名第10位。新评定国家4A级旅游景区33家,总数达到288家。新增贵港市等3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灌阳县等8个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4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5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13家。

2020年末,全区共有A级旅游景区611个,比上年末增加54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8个,增加1个;4A级旅游景区279个,增加32个;3A级旅游景区313个,增加23个。

据统计,2020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61亿人次,同比恢复76.0%,国内旅游消费7262.08亿元,同比恢复72.6%。

图5 2011—2020年国内旅游发展情况

2020年全区文化系统文化及相关产业总产出1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58.3%;实现增加值51.78亿元。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1个,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5个, 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9个。国家认定动漫企业11家,自治区级动漫骨干企业28家。

图6 2012年—2020年广西文化产业总产出情况

2020年广西有规上文化产业单位731家,较上年数量增加51家,增长7.5%。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增加47家,增长15.3%。这说明,规上文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服务业单位增长最为明显。

从期末从业人数看,制造业人数大幅减少,使整个行业人数出现负增长。但其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增长势头强劲,大力拉动整个行业资产的增长速度,营业收入增幅也仅次于服务业。

从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看,各行业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资产总计同比上年增长194.5%,增长近3倍;批发零售业除期末从业人员小幅减少外,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小幅增加,资产和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表3 2020年规上文化产业综合汇总表


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

资产总计(亿元)

营业收入(亿元)

2020

2019

增加(个)

增长率%

2020

2019

增加(人)

增长率%

2020

2019

增长率%

2020

2019

增长率%

总计

731

680

51

7.5

84264

91161

-6897

-7.6

1297.92

812.82

59.7

910.76

675.81

34.8

制造业

186

181

5

2.8

42709

50269

-7560

-15.0

597.28

202.82

194.5

414.47

304.45

36.1

批发零售业

191

192

-1

-0.5

5256

5473

-217

-4.0

134.71

128.01

5.2

122.7

114.83

6.9

服务业

354

307

47

15.3

36299

35419

880

2.5

565.93

481.98

17.4

373.59

256.53

45.6


六、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出新举措。一是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修订《广西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印发《广西区域考古工作站操作规程(试行)》,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领域法人违法约谈实施办法(试行)》,成立广西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持续推进。编制《广西左右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文物保护总体方案》,重点实施全州、兴安、资源等县湘江战役旧址、柳州旧机场及城防工事群旧址等一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完成广西滨海公路大风江大桥、南宁至玉林高速铁路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基本建设工程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抢救保护一批文物;桂林、北海、钦州、玉林4市10县(区)成功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中的长征片区、广东片区等2个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桂林市的三将军殉职纪念塔和八百壮士墓等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三是持续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积极推进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和管理工作,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灵渠、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保护和申遗工作,编制《灵渠保护规划》《三江侗族自治县申遗侗寨保护办法》等。四是提升文物保护维度。新公布12个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积极推进桂林市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桂林主场城市活动,显著提升了广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关注度。五是推进博物馆建设和打造高水准展陈。投入7780万元支持全区10家县级特色博物馆建设工作;推荐6家博物馆列入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完成非国有博物馆登记备案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革命文物公布名录公布工作,向社会公布广西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5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562件/套。举办“八桂烽火涅槃新生”广西革命文物展、“八桂清风—广西廉政文化展”巡展工作;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的“血战湘江不朽丰碑”陈列列入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六是非遗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完善。积极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实现14个市均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目标;组织评选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2项。七是非遗保护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线上组织“壮族三月三·桂风壮韵浓”非遗展示活动;成功举办广西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广西特色旅游商品大赛、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广西首届“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广西有礼”品牌进一步打响。精选“中越边境非遗之旅”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向国内外游客首推十二条中国非遗旅游线路之一。

2020年全区共有文物机构309个,比上年增加94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70个,占22.7%;博物馆142个,占46.0%;年末全区文物机构从业人员3,352人,比上年增加598人.其中高级职称208人,占16.3%;中级职称556人,占43.6%。

2020年全区文物机构拥有文物藏品440,823件/套,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387,903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88.0%;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文物藏品40,752件/套,占9.2%.文物藏品中,一级文物333件/套,二级文物5,471件,三级文物41,208件。

2020年全区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597个,比上年减少17个。其中,举办基本陈列321个,增加31个;临时展览276个,减少48个。接待观众1,435.6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1%,其中,未成年人380.68万人次,下降30.3%,占参观总人数的26.5%。博物馆接待观众1241.8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7.7%,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86.5%。

图7 2012年—2020年广西文物机构陈列展览数与参观人次情况

2020年全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2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1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406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405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49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43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8个。

2020年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103个,从业人员1,838人。全年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共举办展览296次,接待观众24.82万人次;举办演出3,203场,观众222.27万人次;举办培训班416次,培训人数1.94万人次。

七、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合作

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打响新形象。一是全方位宣传。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全国百家主流媒体、自媒体矩阵宣传优势,打响“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文化旅游新品牌。联合桂林等7个地市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重点时段播放“冬游广西”广告;在重要客源地媒体、主要城市高铁站,以及与云、黔、湘交界84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广西文化旅游宣传。与广西综艺旅游频道和“广西故事”栏目合作,讲好广西文化和旅游发展故事。做大做强新媒体宣传阵地,我厅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传播力指数排名稳居全国省级文旅部门新媒体影响力榜单前10名。二是开展精准营销。联合机场集团,以航线为依托,统筹组织14个市和区内六大旅游推广联盟以及广西旅游协会,在全国各地密集举办“冬游广西”文化旅游推介会、旅游企业对接会等促销活动。发挥名人效应,推出以著名演员王鸥、粤剧名家欧凯明等知名人士为代表的广西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和推广大使。与携程、同程、新浪微博、腾讯等在线平台开展“冬游广西”线上专题营销,成效明显。三是完善对外交流合作网络。积极利用在Facebook、Instagram等境外自媒体平台,以及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广西海外旅游咨询推广中心、中国驻外旅游办事处等多个平台机构开展“云”上宣传推广活动,开展“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举办2020港澳“美丽中国·心睇验”广西高铁旅游线上系列推广活动等面向港澳的推广活动。成功举办第15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2020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畅游山水快意人生”2020广西自驾游大会、首届广西汽车旅游大会、广西民宿旅游大会等重大文旅活动,为文化旅游行业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持续巩固广西文化旅游品牌热度。

2020年共审批对外文化交流事项3批次(其中出访2批次,来访1批次),参与交流人员42人(其中出访9人,来访33人)。

八、资金投入

2020年广西文化文物经费收入84.22亿元,与上年收入相比,增加19.0亿元,增长29.1%。其中,财政拨款40.73亿元,与上年财政拨款相比,增加8.54亿元,增长26.5%。

全年广西文化文物经费支出81.09亿元,与上年支出相比,增加14.62亿元,增长22.0%。其中,文化经费支出72.54亿元,占89.5%;文物经费支出8.55亿元,占10.5%。

全年广西文化和旅游事业费32.23亿元,比上年增加7.04亿元,增长27.9%。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64.29元,低于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77.08元,比上年增加13.5元,增长26.6%。

图8 2012年—2020年广西文化事业费和人均文化事业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