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5年工作要点

2025-03-03 18:03     来源:厅办公室     作者: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认真落实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文物局长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全区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鲜明导向,自觉扛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精心组织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实绩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学深悟透贯穿其中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把“国之大者”贯彻落实到文化和旅游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现代旅游业体系“升级版”,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固化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改革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同运营”,推动设立靖西市边境旅游试验区、中国(凭祥)—越南(文朗)跨境旅游合作区。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激发院团创新创造活力。继续推动“一键游广西”智慧文旅平台迭代升级,加快建设集文化服务、行政审批和文旅监管于一体的广西文化数字化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信用+监管”,建设旅行社诚信体系。出台考古前置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考古前置审批提速长效机制。

守牢意识形态和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艺术创作、演出展览、节庆活动的政治关、导向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和文化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及假日文旅市场安全专项检查,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等文保单位消防演练。严格执行行业规范标准,不断提高涉文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文旅行业持续安全稳定。

二、以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为契机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大力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系统谋划、整体部署,部门协同、全区联动,坚持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强营销相结合,坚持存量挖潜和增量提速相结合,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实施精准引客入桂计划、“广西人游广西”提升计划、入境旅游促进计划,打造时节热点热线,逐季实施、逐月推进,推动广西文旅“出彩”、“出圈”,持续擦亮“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品牌,努力实现202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速“双超十(10%)”,旅游总收入“超万亿”。

加快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扎实实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支持桂林市开展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活动,推动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创建世界级、国家级旅游品牌。举办2025桂林艺术节,开展“桂林有戏”——戏润景区等高品质文化活动。

办好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认真总结办会经验,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在内容设计、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督促指导百色市办好2025年大会,跟踪指导贺州市做好2026年大会筹备工作。

着力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推进200个以上投资超亿元的文旅重大项目,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文旅企业。加强政银企对接,深化文旅与金融合作。推动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文旅AI、智慧旅游景区等数字化创新项目。

深化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合作。积极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欢乐春节”、“茶和天下·雅集”等品牌活动,深入推进河内中国文化中心省部共建。加强对港澳台主题文化和旅游推广。落实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党委书记新春会晤成果,以中越人文交流年为契机深化文化旅游务实合作。组团参加泰国国际旅游展、柏林国际旅游展、伦敦旅游展等国际性品牌展会,创新办好面向东盟文化交流合作论坛、面向东盟大健康旅游国际论坛、2025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区、第19届联合国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大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借助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等平台,提升广西文旅国际影响力。

三、奋力推动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积极组织艺术创作生产。承办全国地方戏暨新人新作展演,制定《广西话剧振兴行动方案(2025—2030)》,实施广西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打磨提升民族歌剧《柳柳州》、壮剧《香樟树下》,持续打造“广西有戏”品牌。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等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一批重点选题,积极申报文化和旅游部系列创作工程、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创作扶持项目。更好发挥广西艺术基金“孵化器”作用。组织参加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高质量做好第十八届文华奖剧目、第二十届群星奖作品、“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项目推荐参评工作。办好第十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比赛、第十三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第六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全区性艺术活动。

大力培育艺术人才。推动自治区直属院团与中央直属院团建立“结对子”帮扶机制,选送广西优秀艺术人才到中央直属院团挂职学习。与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合作培养广西艺术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拔尖人才,实现出成果与出人才、抓作品与抓环境相统一。

四、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持续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乡村博物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打造更多主客共享、特色鲜明的“城市会客厅”。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文化馆和第二批次全区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加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乡镇文化站转型升级。完善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体系。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2025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精品剧目巡演,不断深化戏曲进乡村、进校园。举办“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民歌大会暨全国“村歌”主场活动,组织开展“三月三”国际民歌邀请赛、民歌擂台赛、第十三届广西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广西全民艺术普及月、“四季山歌”群众音乐会、“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活动、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等活动。加大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力度。开展“春雨工程”文旅志愿服务边疆行。

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交旅融合发展,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深化旅游厕所提质行动,完善旅游集散中心、观景平台、汽车营地、汽车驿站等设施,开展旅游标示标牌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快建设环广西国家旅游风景道,推出一批高品质跨省、跨市示范旅游风景道。

五、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

全面加强文物系统性整体性保护。精心谋划“十五五”全区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普及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推进文物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大新发现文物调查力度。开展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加快推动灵渠和海上丝绸之路广西段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大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恭城牛路冲城遗址等主动性考古发掘。推动考古标本库房建设。加强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积极保护和创新利用。组织实施全区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夯实文物事业发展安全基础。

提升博物馆服务功能。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全区一级博物馆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提升服务和运营水平。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持续实施“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创新文博场馆的展览展陈形式。扎实稳妥推进平陆运河配套宣教设施项目建设。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及全区系列宣传。选拔培养一批“金牌讲解员”。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第三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工作。加快推进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建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整合开发左右江红色旅游资源。策划推出一批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加强红色旅游讲解员队伍建设。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精心策划组织“飞虎队在中国”系列活动,推出一批抗战主题精品展览。

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持续推动“狮舞”、“中餐”“壮族侬峒节”申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备选项目。深入开展中越边境非遗保护惠民富民示范带建设。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作,持续加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稻作文化(崇左)、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海洋渔文化(北海)等一批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广西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预备名录,启动第八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定工作。继续筹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编制陈列展览设计方案。精心打造一批广西非遗市集、非遗工坊、非遗形象体验店,深入实施“广西美味·百县千菜”工程。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一东盟非遗周等主题活动,打响“广西三月三”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品牌。

六、大力营造良好的文旅市场环境

加强监管执法。加大文化市场执法领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度。加强大型经营性演出活动监管。推进对电竞酒店、剧本娱乐场所等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深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黑导”及导游胁迫游客消费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网络巡查监测能力和舆情管控能力,及时发现线索和受理投诉。加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监管执法。持续推进“一键游广西”智慧监管平台执法应用场景建设和业务系统建设,提高执法监管精准率。

提升服务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压紧压实旅游景区、饭店、民宿等经营主体责任。鼓励重点旅游景区所在地机关企事业单位节假日免费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和厕所。选树优质服务的正面典型,狠抓扰乱市场秩序、败坏广西形象的负面案例,努力打造让游客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

七、努力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

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完善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深化客源结构、时空分布、消费特点等数据挖掘和分析,开展精准营销、精准引客,把数据转化为生产力。依托“一键游广西”智慧文旅平台,构建“全时监测、全域联动、全程调度”的旅游经济运行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工作调度。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巩固节庆清理规范成果。做好信访、值班、信息、文电、政务、档案、保密等工作,切实提升行政运转效能。

加强法治建设。持续推进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六进”普法宣传等形式,创新开展文化和旅游法律法规的学法、普法活动。开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修订立法调研。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和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机制。完成广西旅游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等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修订工作。

推进资财提质增效。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加强经费预算、资金使用、资产管理等工作,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修订完善预决算管理办法,规范预决算编制流程和绩效管理。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

八、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概论》。修订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常态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加强社会组织管理。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让实干成为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征。加强各级各类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弘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

持续推进正风肃纪反腐。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坚决整治“四风”问题新表现。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把纪律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并把从严管理监督与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