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联系电话:0771—5529019 办公区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金湖南路24号
- 网站标识码:4500000073 ICP备案:桂ICP备19003777号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1829号 网站维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1月17日)
2024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花费)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一、2024年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厅党组始终从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地。全年完成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4次,开展专题研讨5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深化年行动,如期完成厅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选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出“清廉文旅”“家和万事兴”等主题展,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为龙头,统筹推动全域协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实《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编制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三张清单”,桂林雁山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桂林“龙头”示范牵引下,大力实施“串珠成链”“文化润景”“景区焕新”三大工程,推动省际间、城市间、景区景点间联动发展,改造提升61个A级旅游景区,柳州市程阳八寨景区、崇左市花山岩画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梧州成功召开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推动梧州市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三)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开展艺术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艺术创作和展演力度。广西艺术基金开展首期项目申报评审。民族歌剧《柳柳州》等5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组织交响组曲《向海之路》、音乐剧《血色湘江》等优秀作品晋京展演。成功举办全国春节“村晚”暨“春到万家”群众文化主会场活动、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等全国性文化活动,有序举办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全民艺术普及月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推进灵渠、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保护和申遗工作。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0271处,调查新发现文物548处。强化中越边境(广西段)跨境共享非遗项目保护,梳理比照出172项共享非遗项目。有序推进平陆运河配套宣教设施项目建设,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特色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和陈列展览提升项目,南宁市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获评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钦州市博物馆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入选人数排名全国第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加快推进。
(五)坚持提质增效,以改革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开展招商推介会,共达成20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148.6亿元;推动283个文旅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82.8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4.26%。围绕春节、“广西三月三”、暑期、国庆等节假日积极扩大文旅消费,举办“一邮三品”进景区、米粉文化研学游、“天工开物”工业旅游推广等活动,实施“冬春游广西”黄金季景区门票、住宿、文娱消费三项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旅游演艺,2024年全区营业性演出活动共接待观众190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41.15亿元,拉动经济164.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6%、39.7%和40.3%。
(六)坚持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宣传推广和对外交流合作。借势“小砂糖橘”网络热点,积极“引客入桂”,带动“桂品出乡”,推动文旅农商融合发展,相关经验做法获文化和旅游部《情况通报》全文转发。推出《行走广西》《AI广西》等系列创意视频,多次登上抖音全国热榜。组织开展“广西三月三·桂风壮韵浓”“夏游广西”黄金季等宣传推广活动,持续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扩大广西文旅影响力。全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全国12个邮轮始发港之一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开港首航。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开展文旅宣传推介,蓝天立主席在马六甲旅游年开年仪式上视频致辞。赴维也纳举办2024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宣传展示广西文化魅力。
(七)优化市场环境,打造“旅游满意在广西”良好口碑。深化文旅数字化改革,推进“一键游广西”优化提升,累计注册用户达3021万。加强服务型市场主体培育,崇左花山汽车营地获评国家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柳州东城华美达酒店获评五星级旅游饭店,北海涠洲岛日冉东方民宿获评国家甲级旅游民宿,南湾鳄鱼山景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涉文旅行政许可事项当日受理、当日办结量从15%提升到37%。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严肃查处欺客“宰客”、“不合理低价游”等行为,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共处理旅游投诉5266件,同比减少7.94%。推进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全区新增设外卡POS机2626个、ATM/兑换点110个。
(八)加强队伍建设和保障措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共开展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交流调整、试用期满考察19批次,激励广大干部真抓实干、争创一流。加大文化和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共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1600余人次。争取2024年中央文化人才专项经费1857万元,支持县乡级重点人才的外送培养和示范性培训项目。切实履行昭平县以及9个定点帮扶村的帮扶责任,统筹整合各项资源,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强政策协调配合,重点保障消费提质拓展攻坚行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等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文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高品质产品供给不足。文旅融合不深,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和活化利用不够,跨区域精品线路不多。旅游人均消费偏低,旅游收入滞后人数增长,存在“只刷脸、少刷卡”现象。2024年全区游客人均消费1064.53元,同比下降1.9%;银联笔均消费254.60元,同比下降5.4%。
(二)文旅项目投资下降。市场主体普遍小弱散,缺乏牵引性项目,上规入统的文旅企业不多,竞争力不足。自2020年以来,广西文旅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年完成投资额从300多亿元下降至100多亿元。
(三)入境旅游恢复较慢。国际航线培育需投入大量资金,地方财政难以长期负担,过境免签政策红利未能充分释放,制约入境旅游发展。2024年全区共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36.12万人次,同比增长211.0%,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21.8%;实现国际(外汇)收入5.0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6%,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3%。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厅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2025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全区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守正创新、提质增效,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做好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按期保质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各项工作。加强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左江花山岩画、兴安灵渠保护利用,强化壮族霜降节、六堡茶、恭城油茶等非遗活态保护。精心策划组织“飞虎队在中国”陈列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
(二)持续繁荣文艺创作。优化广西艺术基金评审和资助办法,为文艺工作者自主选题、自由创作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鼓励“小而美”“小快灵”的创作,让作品立得住、演得起、传得开、留得下。打磨提升民族歌剧《柳柳州》、壮剧《香樟树下》等作品创作演出质量,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等重要展演平台展现广西文艺创作新风采。
(三)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补齐硬件基础设施短板,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促进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发挥广西民歌文化底蕴深厚、历久弥新的优势,结合“三月三”民族节日举办全国“村歌”主场活动,进一步打响“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品牌。建好用好“一键游广西”数字文旅平台,加强对景点景区、市场秩序和从业人员的监测监管。通过数据挖掘对游客和市场精准画像,提高感知、预测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四)大力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系统谋划、整体部署,逐季实施、逐月推进,持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文旅与商贸、农业、工业、体育、教育、康养等相融合,做精产品、做优服务、做强营销,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五)积极推动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河内中国文化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的运营效益,丰富活动内容和载体,在“中越人文交流年”中勇担“国家队”使命。坚持办好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各种文化论坛、旅游展会等,努力创造条件加快恢复入境游、出境游,更好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贡献广西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