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联系电话:0771—5529019 办公区地址:南宁市青秀区南湖街道金湖南路24号
- 网站标识码:4500000073 ICP备案:桂ICP备19003777号 桂公网安备:45010302001829号 网站维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切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以文化惠民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了系列明显成效。就此,记者向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问:请问今年以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持续优化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服务效能?
答:一方面,大力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有序推进重点剧目创排,做好重要文艺奖项的推荐参评工作,推荐民族歌剧《柳柳州》等3部剧目、魔术《疯狂厨师》等5个节目以及3篇评论文章参评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出声乐、舞蹈等六大门类的18个作品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完成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一般资助项目申报评选工作,共有122个项目入选,资助总金额2900万元。办好“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三月三”国际民歌邀请赛、第六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第十三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等重点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指导全区115个公共图书馆、124个文化馆和11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向群众免费开放,支持各地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打造“山歌好比春江水”广西民歌文化品牌,深化提升“走读广西”公共服务融合品牌,承办全国“四季村歌”开幕式等活动,融合“三月三”开幕式实现品牌叠加,相关话题全网阅读量达158.5亿。
问:请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加强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实际成效?
答: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新发现文物2115处,核准消失文物198处。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公布第八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强化文物安全管理,有效纠治涉及文物的违规违法行为。深入挖掘文物价值,推进灵渠等申遗工作和白莲洞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力开展文物的有效利用,在百色市举办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西主会场活动,组织全区博物馆推出“无尽的创造力——毕加索艺术展”等高流量文博艺术大展。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推进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中期建设工作,策划开展“鼓韵河池·奇美南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加强中越友谊有关遗址遗迹保护利用,策划6条“胡志明足迹中越友谊广西红色旅游线路”,指导有关地市对线路涉及的文物及纪念场馆进行保护修缮与展示内容优化提升。
问:接下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如何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答: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在艺术创作方面,继续加大对重点剧目创排的支持力度,鼓励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广西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同时,进一步完善艺术创作激励机制,提高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广西艺术创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加强智慧文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还将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让群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继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确保文物安全。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通过举办展览、开展研究、开发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实现活态传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
同时,还将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持续开展“跟着文物古迹游广西”系列活动,打造更多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广西的独特文化魅力,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