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媒体声音

[广西日报] 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2-06-17 10:59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丽萍 通讯员 黄晓英 吴浩舟 编者按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小学员们在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参观。

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在讲解。

游客在钦州千年古陶城体验坭兴陶制作。

6月10日,游客走进三江程阳八寨景区,体验非遗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玉林非遗市集上,非遗传承人向市民游客介绍剪纸技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延绵至今,正是因为有这种“根”的意识。

广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省区,全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0项,覆盖全区14个设区市;自治区级非遗项目914项,数量居全国前列。为做好非遗的保护传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非遗+文旅”发展,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开展线下非遗体验活动、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途径,让更多“藏在深闺无人识”的非遗“飞入平常百姓家”。

6月11日,广西第三届“非遗购物节”主场活动在崇左市太平古城景区启动,全区各设区市同步举办相关活动。据统计,广西各地线上参展店铺80多家,崇左主场线下参展单位106家。活动期间,线上新媒体平台曝光量193万次,直播间观看人数600多万人次。活动3天,主场吸引10万人次前往,现场成交额约126.8万元。截至6月16日,“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

1 非遗美食有“吃”头

“四方之食,不过一碗人间烟火。”6月11日,在崇左市太平古城的非遗美食展区,Q弹软糯的糍粑、开胃解腻的酸粥、造型独特的糖画……各色美食琳琅满目,游客们三五成群,嘴里吃着,手里拿着,在各展位穿梭寻觅美食,不亦乐乎。

天等五彩糍粑展位一开张,游客便蜂拥而至。工作人员在展位上忙碌着,将糍粑捏成小团,招呼游客品尝。崇左市民李先生边吃边赞:“五彩糍粑Q弹软糯,不粘牙有嚼劲,回味无穷。”

天等五彩糍粑非遗传承人农爱珠介绍,五彩糍粑被壮乡人看作是“五谷丰登”和“五福临门”的象征,食材采用新鲜糯米浸泡,辅以艾叶、黄姜、红蓝草、夹石娘等植物制成,经过蒸熟、捶打、捏团、拌料等步骤形成,颜色多样、清香甘甜、软糯可口,展位开张不到两个小时便收到不少订单。

“什么味道这么香辣?”在天等辣椒酱展位,工作人员将腌制好的辣椒酱装在塑料小碗里给游客品尝,扑鼻的香味吸引大家凑近。“只吃一口,舌根便像着火一样,但香味却让人欲罢不能,这个辣椒辣口不辣胃,适合下饭,我买两罐尝尝。”南宁游客黄女士说。

在田蜜方手工红糖展位,不仅有袋装的红糖,还摆放了五六种红糖衍生产品。展位前女士们围成圈,纷纷和店老板许彩英讨教红糖吃法。许彩英原来在外打工,返乡创业后,对古法红糖的制作流程深入研究,创出了品牌。为参加本次活动,她准备了半个月。“古法红糖用纯手工熬制而成,很受欢迎,能够参加非遗美食展,是对我这个牌子的肯定,希望红糖销路越来越好。”许彩英说。

当天,柳州的非遗美食展设置了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柳州露水汤圆制作技艺、侗族打油茶等19个非遗美食技艺展示摊位,让市民游客大快朵颐。梧州美食展上的纸包鸡、龟苓膏等特色美食也成为“香饽饽”。

2 非遗展演有“看”头

6月11日崇左主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演将气氛烘托到高潮,现场掌声不断。

“花山”在壮语中称为“岜莱”,以花山岩画为题材的舞蹈《花山·岜莱》一出场便让全场“嗨”起来。舞蹈动作结合花山岩画的场面编排,热情洋溢、气势非凡,生动展现了中国南方壮族先民生活生产的景象,不少观众随着音乐节拍一起舞动。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融水苗族芦笙音乐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贾征带来芦笙独奏《达亨嘎》,多变的曲调、明快的节奏、浓郁的民族特色,表现了融水各族同胞在党的领导下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吹芦笙打同年欢聚一堂的热闹场面。

崇左市花山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创作中心的“天之琴”女子弹唱组合让观众眼前一亮,她们带来的天琴弹唱《天琴姐妹》曾获广西新民歌大会金奖。舞台上,8位壮家姐妹弹着天琴,踏歌起舞,悠扬的琴声、优美的舞姿,让观众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

6月11日,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桂林西山公园的大草坪上,向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出别具韵味的《山水谣》非遗音乐会。桂林渔鼓《除五瘴》、桂剧《红灯记》、山歌《刘三姐》以及《桂林迎客歌》《月亮谣》《小城小街小巷井》等节目受到欢迎。

北海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上,推出戏曲《粉墨登台谱春秋》、曲艺《老杨公——大爱守望》、豫剧《亲家母你坐下》、朗诵《喜迎党的二十大》等精彩表演。梧州在展示活动上推出的粤剧、粤曲、变脸、民乐合奏等非遗节目也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3 非遗好物有“买”头

“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我们现在是在2022年广西‘非遗购物节’的活动现场……”6月11日,多名广西知名主播、区内直播达人、网红大咖带着直播间的观众在太平古城看非遗展演、逛非遗集市、品非遗美食……观众纷纷下单,购买心仪的非遗商品。

据了解,今年的“非遗购物节”充分利用电商平台资源,以线上直播“带货”、线下探店等形式推广传播非遗文化、销售非遗产品。5月中旬起,主办方在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进行非遗好物展示展销活动,在“一键游广西”平台搭建“广西非遗精品线上展示展销馆”。淘宝开设了“广西非遗购物节”活动专区,打造广西非遗好店、好物“一站式”云上营销阵地。

6月11日,“非遗购物节”桂林分会场在雁山区柘木镇柘木圩举办,非遗市集展示了桂林漆器、柚器、邱广初团扇、石画、雕版拓印、傩面具、黄昌典毛笔等非遗商品,还有背包、扎染等文创产品和手工艺品,吸引不少市民游客。

“我们积极探索非遗市集展销模式和销售途径,把优秀的非遗资源转化为可看、可听、可玩、可体验、可购买的文化消费品,让非遗‘活’起来,加快推动文旅产业复苏。”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玉林举办的“非遗购物节”上,18家企业展出了石南小刀、剪纸、牛巴、陆川铁锅、北流陶瓷、博白芒竹编织品、玉林正骨水等非遗商品,体现了“玉林有礼”“玉林美味”的地域特色,让市民游客近距离了解非遗,体验非遗魅力。

4 非遗传承有“玩”头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是广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内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许晓明说,近年来,我区出台多项有力举措,探索“非遗+旅游”等模式,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非遗成为旅游活动的一部分。

6月11日,恰逢“柳州非遗学堂”举办第100期,柳州市群众艺术馆特别邀请“柳州非遗学堂”的40位小粉丝来到馆里,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柳州螺蛳粉主题研学课。

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学员们参观了新晋网红展览——“国潮有味”柳州螺蛳粉文创作品展,打卡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相关的一系列装置作品展以及形式多样的文创衍生作品展。

“传统非遗结合现代生活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十分新鲜,在参观的过程中,通过了解认识非遗,提高了学习兴趣。”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人员说。

钦州坭兴陶历史悠久,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1日,第七届千年坭兴陶钦江古龙窑点火仪式在钦江古龙窑举行,活动传袭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龙窑点火仪式,迎火回窑、点火烧窑、百人拜师等活动让市民游客大开眼界。据悉,此次活动有190多家坭兴陶企业和工作室的近万件坭兴陶作品在古龙窑内进行烧制,不少作品一出炉便受到热捧。

为传承坭兴陶文化,提升钦州“陶都”的影响力。6月11—26日,钦州在钦江古龙窑、钦州老街、千年古陶城等地举办40项展现钦州非遗特色、坭兴陶文化的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一站式享受赏陶、制陶、购陶的乐趣。

“本届‘非遗购物节’相比往届有一定的创新,除了在全国性的电商平台上推介非遗好物,还首次在‘一键游广西’平台上搭建云端卖场,让游客实现‘云’赏非遗、‘云’逛非遗、‘云’购非遗。我们同时发放广西文旅消费券,推出系列惠民举措,有力刺激了消费,推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文旅市场加快复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周建洪说。

(本版图片均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